文:雾满拦江 编:愈嘉
教育学家丹·阿兰德说:“亲子关系是世界上最高贵、最令人欣然为之付出的事物,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之相比。”
然而,曾经亲密无间的血缘关系,不知从何时起,突然间变成了沉重的负担。当下,提及亲子关系,最常见的词汇,已经不是“美好”“温暖”,往往是“焦虑”“不讲道理”“怎么办”,更有甚者,已经开始用“战争”来定位了,常见的场景有以下两种:
●丧偶式育儿
●诈尸式育儿
▎丧偶式育儿:
爸爸,是世界上最没用的母婴产品
显然,这个词从里到外都在说:妈妈是教育孩子的主力,爸爸的参与度则是偏低甚至是没有的。
“丧偶式育儿”这种现象,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传统观念中的偏见:“男主外,女主内——丈夫们负责赚钱养家,妻子们负责做饭带娃。”
这种传统社会的粗糙分工,至今仍被许多现代家庭普遍接受,这是一幅多么不可思议的魔幻现实。
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典型案例。
我的朋友小美,和丈夫阿明结婚三年,最近刚休完产假。按说,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休整,身体和精神都应该有一定的恢复。
然而,小美比以前更累了,疲惫似乎贯穿了整个身体,非但走路无精打采,连接水都能困到睡着。
妻子如此劳累,丈夫在哪里?
可以说,丈夫阿明在妻子小美整个产假期间,露过的面一个手都能数出来。问他在忙什么,永远是在忙工作。除了按时给家打钱,对小美和孩子的其他方面几乎一概不知,也一概不管。
小美不止一次地问阿明:“老公,你什么时候能回家看看我和宝宝?”而丈夫的回答总是千篇一律:“我这还忙着呢老婆,等忙完这阵吧,先不和你说了。”
即使妻子好不容易盼着丈夫回家,丈夫也是衣服袜子随便一脱,整个人“葛优躺”摊在沙发上,下一步就是掏手机刷抖音。
小美无奈抱怨道:“你好不容易回来,就不能和宝宝玩玩嘛,书上说了,宝宝需要和爸爸互动,能促进她的各方面发育......”
阿明这才懒洋洋的起来抱一小会宝宝。可一旦宝宝哭了、尿了、拉了……阿明的第一反应永远是:走宝宝,我们去找妈妈吧。于是,在一旁做家务本来就忙个不停的小美,又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活,把宝宝抱过来进行安抚。
此时的阿明呢?又摊回沙发上继续他的“葛优躺”了。
和小美交流的时候,她无奈地和我说:“有时候,希望阿明多回来陪陪我和宝宝,可当他真的回来后,我的工作量反而更大了。不仅要照顾宝宝,还要负责阿明的洗衣做饭,简直是在原有的酷刑上再加重一层!上帝啊,放过我吧!”
相信很多有亲身经历的妻子,听到这段话一定会感同身受。
本应共筑爱巢的两人之间,却被硬生生扯出一道鸿沟,宛如当代牛郎织女。
很多爸爸完全忘了,教育孩子是夫妻二人共同的责任。如果其中一个选择了置身事外,其实就是逃避责任。这个结果往往是,在育儿的过程中,女性所承担的责任和压力,接近于饱和。
除了使自己的妻子倍感焦虑外,以这种模式相处的家庭,爸爸往往错失了孩子的成长过程。孩子的第一次爬行、第一次站立、第一次说话......都不会出现在爸爸的记忆里。
同样的,孩子的童年也没有爸爸的一个具象的身影,这对双方来说,都是一种遗憾,而且,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,这是不可逆的事实,是后续无法弥补的。
比起丧偶式育儿的父亲,诈尸式育儿的父亲则更为恐怖,他简直就是来剥削孩子的。尸式育儿是指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习惯性缺席,但是又会偶尔出来诈尸,在妈妈教育孩子时横加干预,经常批评指责母亲或者孩子。这类爸爸并不是撒手什么都不管,反而会时不时出来“诈个尸”,刷一波当爹的存在感,还喜欢对孩子的教育指手画脚说几句。爸爸阿程平时不怎么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发育和性格培养,都是妈妈丽丽在管。可是每当孩子犯了错,丽丽正准备教育孩子时,阿程就会出来刷一波当爹的存在感,关键时刻跳出来说不让说,骂不让骂,打不让打,展现伟大的“父爱光环”。“宝宝,你这件事不能这样做,否则妈妈要生气打手板了……”结果往往是孩子不管犯了什么错,第一时间先躲在阿程身后,丽丽却当了黑脸的角色。重点是,孩子自身的问题,从来没有正儿八经的正视和解决。丽丽犯了愁,平时照顾宝宝的吃喝拉撒,忙前忙后就算了。作为爸爸的阿程不仅帮不上什么忙,反而经常中断自己对孩子的教育。更要命的是,阿程有时候还把自己当成领导,没事视察一下工作,指导起来就没完没了。“你没事看看人家的妈妈是怎么照顾孩子的,宝宝这个阶段不应该这样。”“我哪有时间,你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,反正你那样不对。”有时候,阿程还“伪装”岁月静好。孩子哇哇大哭的时候,第一时间交给丽丽,孩子眉开眼笑的时候,又抱过来大玩特玩,上演父子情深的戏码。丽丽时常被阿程搞得抓狂。明明一个很简单的问题,有了阿程的掺和,事情反而变得棘手起来。对“诈尸式育儿”的爸爸来说,总以为平时的三言两语和几句无关痛痒的话,就完成了作为父亲的责任。“养不教,父之过”,作为一名父亲,陪伴、教育孩子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。如果一个孩子的父母教育方式背道而驰,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无利,既影响了教育方面的权威性,也会让孩子不知道听谁的好。如果在教育过程中,双方出现了矛盾,第一个要做的,绝对不是互相站在对立面拆台,而要提前申请沟通,夫妻双方携手共进,教育出优秀出色的好孩子的几率才会高。
除了这两种失败的育儿方式之外,有没有成功的、优秀的育儿方式和家长呢?最近,朋友推荐给我的一套书《爸爸与小孩》当中,就让我见到了一位成功的、优秀的爸爸。这位爸爸和妈妈一起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,还在真正地陪伴孩子成长,他不仅深入浅出地给孩子讲解各种知识,还会在孩子遇到人生难题时,进行适当地引导。例如在学校受委屈、早恋等问题。他说:“和小孩探索世界,每一次关于思想和精神的交流,就是一次成长,这是小孩的童年,也是爸爸的童年,孩子的成长不是结束,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,而是开始的结束。”我想,如果我小时候有这样一个爸爸,那么肯定比现在厉害一百倍。有一次,雨过天晴,小孩和爸爸去爬山,小孩发现了避雷针。爸爸告诉小孩:避雷针一端高高地暴露在空中,另一端连着金属丝,接到地下。可以把雷电引入地下,保护塔身不遭雷击。爸爸想了想说:保险丝是用自己的弱点,保护别人。只保护一次,生命就结束了。避雷针是用自己导电好的长处,去保护别人。人与人互相帮助,也需要有智慧。爸爸接着说:比如,当你发现有人落入水中,你又不会游泳的时候,你该怎么办呢?能跳进水里去救人吗?爸爸接着问道:想想看,这个时候,你自己的长处是什么呢?小孩说:我在岸上,我可以跑。我可以跑去喊大人来,还可以在附近找树枝……普通的父母由于脑子里没有育儿的意识,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,如果脑子里有答案,就会告诉孩子,如果脑子没答案,可能就会说:“这个事情不重要,你给我好好读书......”优秀的父母即使不知道答案,也会查找资料,告诉孩子,而且还会用深入浅出的方式,让孩子接受知识。顶级的父母,比如《爸爸与小孩》的作者赵洪云,他不但用深入浅出的方式,告诉孩子知识,还会根据这个现象,发散出一些哲学式的思考。可以说,面对孩子的“为什么”,普通的父母视而不见,优秀的父母给予标准答案,而顶级父母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哲学式思考。人生中,孩子是第一次成为孩子,父母也是第一次成为每个孩子的爸爸妈妈。太多人带着爱和期待进入亲子关系,结果却是焦虑、困惑、伤害和痛苦。当问题发生时,父母总以为是方法不对。其实并不是。亲子关系是需要经营的,但是怎么经营亲密关系,却需要学习。
先知书店诚荐赵洪云老师这套《爸爸与小孩》(3册),这不只是一位平凡但优秀的中国爸爸与小孩一起成长的真实记录,也是值得推荐给想建立良好亲子关系,培养孩子人文素养的家庭的一份参考答案。这套书为精装函套版,装帧更适合收藏纪念,更有作者独家签名,为阅读本书增添一份温情。感兴趣的读者,可识图扫码,一键收藏。